专栏/柿本广大导演揭秘,第9集为止的制作内幕,以及备受关注的Ave Mujica的未来

柿本广大导演揭秘,第9集为止的制作内幕,以及备受关注的Ave Mujica的未来

2025年03月06日 19:19--浏览 · --点赞 · --评论
粉丝:268文章:1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animatetimes.com/news/details.php?id=1741242390

翻译:Grok3(AI 翻译,建议与原文一起对照阅读)

read-normal-img


震撼人心的剧情持续展开的TV动画《BanG Dream! Ave Mujica》。本作的导演和音响导演由曾执导TV动画《BanG Dream! It’s MyGO!!!!!》等多部《BanGDream!》系列作品的柿本广大担任。精心布置的伏笔、角色细腻的心理描写,以及音乐与故事交织的独特表现——导演是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?また,他对Ave Mujica这个乐队倾注了怎样的情感?

在故事加速发展的同时,我们请他谈了谈第9集为止的幕后故事、角色形象的塑造,以及三角初华 / ドロリス(声优:佐佐木李子)、若叶睦 / Mortis(声优:渡濑结月)、八幡海铃 / ティモリス(声优:冈田梦以)、祐天寺喵梦 / アモーリス(声优:米泽茜)、丰川祥子 / オブリビオニス(声优:高尾奏音)等声优阵容的惊人表现力。

※以下内容包含第9集为止的剧透。

执着既美丽,有时也会折磨无法舍弃的自己

──TV动画《BanG Dream! Ave Mujica》(以下简称《Ave Mujica》)的剧情发展相当震撼……我想再次请教柿本导演,在本作的制作中,您最重视的是什么?

柿本广大导演(以下简称柿本):最初,MyGO!!!!!和Ave Mujica是作为两个乐队、十个人的戏剧企划开始的。后来决定加入《BanGDream!》系列,第一季度是TV动画《BanG Dream! It’s MyGO!!!!!》(以下简称《It’s MyGO!!!!!》),第二季度是《Ave Mujica》,在此基础上重新巩固了故事的结构。

最初接到这个项目时,我听到的是“旋律核乐队”和“金属乐队”这两个类别,直觉上觉得它们是“对立的”存在。我听音乐不拘泥于流派,什么都听,但特别喜欢朋克,喜欢那种赤裸裸的情感和冲动的表达。

另一方面,金属乐给人的印象是高超的演奏技术和形式美。我想通过对比这两种乐队,来凸显各自的个性。

──感觉与以往的《BanGDream!》系列相比,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。

柿本:在以往的系列中,我们主要描绘了乐队成员之间的羁绊和友情。但在现实世界中,能够长期活动的乐队其实很少见。在制作之前的系列作品时,我曾想过,解散或受挫的乐队的故事可能更具现实感。既然有幸接到这样的项目,我想尝试描绘前作中未能描绘的内容。

──具体来说呢?

柿本:比如,由于音乐风格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、实力差距带来的挣扎、乐队内部的意见分歧等,这些在现实的乐队场景中也是常见的问题。我自己在过去的研究中,亲眼目睹了许多乐队因为这些原因而解散。我想描绘这样的情景。

此外,在以往的《BanGDream!》中,我们聚焦于角色的“积极情感”,并从中创作歌曲。但MyGO!!!!!是旋律核·朋克风格,因此我们也关注了角色的懦弱和不酷的一面,也就是所谓的“消极情感”。

与其说是成长的故事,不如说是通过两个乐队描绘那些难以迈出步伐的人们。

──描绘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前进的真实姿态。

柿本:是的。《BanGDream!》系列迄今描绘了角色们怀着对音乐和自身的各种信念、理想、迷茫和执着,坚定地前进的姿态。然而,也有人因此而痛苦、烦恼、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,无法前进。我想聚焦于那些怀着“无法舍弃的东西”而迷茫、停滞不前的情感和姿态,来描绘角色和故事。

制作团队和声优阵容对作品的理解是优势

──我听说柿本导演喜欢朋克和旋律核。有没有具体影响过您的乐队?

柿本:我最初喜欢的朋克乐队是RAMONES和SEX PISTOLS。

──您喜欢早期的朋克音乐。

柿本:是的。但我最喜欢的乐队是(硬摇滚乐队)THE WiLDHEARTS(笑)。我本来就喜欢音乐,也喜欢研究乐队的历史。我会详细追踪乐队成员的离开和重组,喜欢追寻乐队的历史,对于喜欢的乐队,我会调查到每个成员的个人经历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MyGO!!!!!和Ave Mujica从同一个乐队(CRYCHIC)派生出来,形成了不同的乐队,这在现实的乐队场景中并不罕见,但在《BanGDream!》中却是前所未有的展开,因此我很兴奋地想“终于可以描绘这样的故事了”。

──我想请教一下,为什么在这个时机能够描绘出“前所未有”的展开。

柿本:这次的项目最初是从《BanGDream!》之外的企划开始的,这是一个重要原因。当时游戏的展开还没有确定,因此我们能够在不受系列限制的情况下创作故事,实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。制作人们特意让我们跳出框架,这多亏了他们。

──是在动画和游戏各自发挥特色的同时进行制作的。

柿本:在与《BanGDream!》合并后,我们曾暂停了正在制作的内容,专门为《BanGDream!》进行了重建。游戏方面的人也对我们说“动画团队不用考虑游戏的事情,请全力投入动画特有的表现”。

听到这样的话,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动画想要做的事情。我们不断朝着“动画特有的表现”和“只有动画才能描绘的东西”的方向发展。

──在某种意义上,制作团队也是在不断“破坏”和“创造”中打造作品的。

柿本:是的。原本我开发剧本的风格就是以“废旧立新”为基础的。最初提出的结构方案只是一个草稿,随着对角色的深入挖掘,故事会不断变化。从最初的剧情大纲到最终故事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
──或许有些失礼,但您是先草率地开始,然后再逐步完善的吗……?

柿本:也可以这么说(笑)。我会决定一些关键的标志性情节,但其他部分则交给角色的行动和情感。随着编剧们让角色行动起来,经常会发现角色的新侧面。

深入挖掘这些部分,角色自身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也会不断变化。每当发生这样的变化,我就会模拟后续剧情的展开变化,然后再反过来在剧本中埋下伏笔……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
新加入系列的编剧们有时会感到困惑,但他们中途放弃(笑)并继续合作。特别是在动画《BanG Dream! 2nd Season》的后半部分,这种制作方式开始固定下来。

──这说明工作人员的意识是统一的,但像《BanGDream!》这样规模的项目,涉及到大量人员,保持一致的方向性想必非常困难。

柿本:通常,大型项目会与许多外包公司合作推进制作。但我们的情况是内部体制,也就是说,一直由同一个三维团队制作。到《It’s MyGO!!!!!》和《Ave Mujica》这个阶段,非常感激的是,我们彼此之间已经非常了解。

比如,在委托剧本时传达剧情大纲,到了最初阶段,大家已经有了一种“反正会改的吧”的氛围(笑)。果不其然,剧情会不断变化,工作量大约是通常剧本的4到5倍……但多亏了团队和编剧们的长期合作,作品才得以完成。

影像也几乎全部在三维内部制作,因此每位动画师都参与了多集的制作。他们自己制作了许多集的多个场景,因此对角色的理解非常深刻。特别是从《It’s MyGO!!!!!》开始,Storyboard和导演工作也委托给了三维的创作者们。

在此之前,动画师们只负责一个场景,但他们的认识逐渐扩展到整集,乃至整个系列……所有人都不断更新。到了制作《Ave Mujica》的时候,几乎不需要对导演进行重修了。

──参与制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变得像“乐队指挥”一样的存在。

柿本:确实是那样的感觉。最初,我会给出非常详细的指示,但不知不觉中,提交的影像中包含了比我的指示更细致的表现。在现场检查影片时,有时会感到惊讶。不仅是编剧和导演团队,动画师和摄影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深刻理解角色的形象和关系,并将其融入到表现中,这真的非常重要。

──那么,在《Ave Mujica》的第9集为止,柿本导演对动画师方面的提案感到惊讶的场景是?

柿本:比如,第6集中Mortis向素世求助的场景的摄像机角度,与素世向祥子求助的场景(《It’s MyGO!!!!!》第8集“为什么”)相同,这是工作人员主动加入Storyboard的。还有,RiNG前,Mortis的热门视频被展示给祥子时,祥子说“睦什么的,我不知道”,而燈和爱音背着光站在上层的构图,以及第4集中Mortis来到房间时的库布里克式镜头等,都是工作人员的提议。

其实,我在画Storyboard时不画角色的眼睛。我会指示眼睛的形状和视线的方向,但表情的细微部分则交给动画师。起初,他们会问“是什么样的表情?”,但后来就不再问了,他们会根据前后剧情的上下文来理解并绘制表情。

像上面提到的导演方式,能够在那个层面上交流真的非常感激。当然,我也会特别指示一些部分,但更重要的是,工作人员能够自己扩展角色和世界观。

──相反地,现场导演特别指示的部分是?

柿本:与其说是特别指示,不如说在我看来,在进入剧本之前,我脑中已经有完成的影像,我会口头向编剧和导演解释,试图让他们简要地看到那个影像。比如,《It’s MyGO!!!!!》第3集“CRYCHIC”是主观视角的故事(※故事以燈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),或者是睦脑中的舞台。为了加深对故事流程和角色心情的理解,在会议中,我会重点讨论这些辅助部分。

此外,如果有具体的灵感来源,我会指定相关的影像作品或小说让他们观看,以此来分享我所追求的形象和故事的质感。

柿本导演想要描绘的“才能”

──在这样的情况下,导演您自己特别着力描绘的角色是?

柿本:我打算对所有角色都同样投入精力,但对剧情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睦。如何描绘她的内心世界,以及这将如何与后续剧情相连……不知不觉中,她成为了整个故事中至关重要的关键。

睦在人格形成上还有不成熟的部分,她的心情总是流动的。即使过去积累了经验,也不一定意味着下一个睦会继承这些。对她来说,“现在”是最重要的。

──在她的情况下,并不是所谓的成长故事。

柿本:是的。在睦的心中,一切都在时刻变化。如何表现这一点是一个重大的挑战。此外,外部的人如何认识睦的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点。

比如,睦的母亲,女演员森美奈美,只把睦视为“才能”。她从小就看着睦自然地演绎多种人物形象,因此她认为睦的变化只是演技的一部分,而不是像解离性同一性障碍那样的东西。

──“才能”。确实是故事的核心之一。

柿本:我认为才能是如果对某个领域没有一定造诣就无法察觉的东西。比如,在《It’s MyGO!!!!!》中,素世没有察觉到燈的才能。素世的台词“我一直不太喜欢燈的歌词”就是由此而来的。就像如果不能将辣味识别为辣味,它就只是疼痛,素世对燈赤裸的语言所激起的情感感到厌恶。

立希立刻就察觉到了。她从小就和有才能的人,也就是她的姐姐在一起,因此她能够理解并察觉到这一点。祥子也是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,从小接触过许多艺术,因此她有识别这种才能的眼光和审美观。

美奈美自己也有才能,但她也像喵梦一样,通过不懈的努力积累成长。因此,她立刻察觉到了睦的才能。因为睦拥有的正是她最想要的东西。

──虽然难以言表,但事实上,有些领域是单靠努力无法弥补的,这有时会显得残酷。当然,前提是这并非全部,比如在音乐世界中,古典音乐尤为明显。从小就接触古典音乐或学习过的人,对他人的才能确实更敏感。

柿本:我同意。古典音乐世界有坚实的形式,对于理解它的人来说,无论是溢出还是偏离,都能清楚地看出其伟大之处。

在我们的动画制作现场也有这样的人。虽然本人并不特别表露,但确实有“这个人真厉害”的创作者。要察觉这一点,一起工作的人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。即使不是完全相同,现实世界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。

──特别是金属乐,如您最初所说,是一个也要求技术的流派。与朋克相比,有不同的难度……

柿本:我认为朋克是一个强调气势和信息的流派,技术和技巧并非一切。通过音乐和现场演出表达溢出的情感。相反,金属乐是一个要求在合奏中突出个人演奏的精湛流派。因此,不仅需要演奏技术,还需要表现的准确性和细致的音乐性。

这适用于整个《BanGDream!》,《It’s MyGO!!!!!》和《Ave Mujica》都是非常困难的项目。但我再次感到,真的很幸运能聚集到如此优秀的成员。

柿本导演独特的编织故事方式

──在第9集为止,导演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是与睦相关的吗?

柿本:是的。睦的内心崩溃暴露出来,被周围的人察觉。第6集中描绘了一部分,但我们仔细考虑了周围的人会如何接受这一点。到什么程度被接受为“真相”,到什么程度被视为“误解”。深入探讨这一点,心灵的距离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。

同时,物理距离也非常重要。我认为人际关系中,物理距离也会意外地影响心理距离。

──物理距离,是吗?

柿本:比如,睦和祥子物理上很近,但太近以至于无法察觉睦的变化。在Ave Mujica解散期间,实际距离拉开时,反而素世和睦的心理距离比祥子更近。我觉得实际距离和心灵距离“意外地就是这样”。

当与曾经很亲近的人距离变远时,会与附近的人变得亲近,即使是讨厌的人,物理上远离后也不会在意。反过来,也有超越这些的人际关系……我在制作时思考着这些事情。

那么,对同一个人的爱与恨同时存在于内心,会是怎样的感觉呢……

──特别是睦的多重性,保持一致性似乎非常困难。不知道“一致性”这个词是否恰当……

柿本:实际上,真的很难。台词本身由编剧编写,所以我们持续审查每一句台词。列出具体的台词,一边讨论“这是出于什么意图写的?”一边具体化人物形象。于是,在最初准备的剧情中,会出现“这个角色会说这样的话吗?”“这不是矛盾吗?”的部分。

比如,Mortis攻击睦,但同时意识到“保护睦”是她的存在意义。如果是这样,她会说出完全否定睦的台词吗?我们与编剧们一起不断深入探讨。

──是为了确保没有矛盾而深入挖掘吧。但这听起来像是抓云一样……

柿本:最初确实相当混乱。我会口头向编剧传达“这一集这样开始,发生这样的事,这样结束”的大致流程,同时补充“这个角色的心情是这样开始,这样变化”的说明。在这个输出的过程中,我的思路也逐渐整理清晰。

首先,我会口头解释主要5个角色,有时甚至10个角色的流程,编剧当场给出反馈,这里也会毫不留情地提出质疑(笑)。通过反复这样做,当场找出并修正矛盾点。有时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卡住,深入挖掘后发现那其实是故事的本质,我们在这样的发现中不断取舍,构建故事。

──特别是在《Ave Mujica》中,这种试错应该尤为明显吧。

柿本:通常创作故事时,我会在委托前独自想出大约6个故事线,然后从中筛选。但在《Ave Mujica》的案例中,我从全部放弃开始。第二阶段,会出现3个对最初方案的改动,但又全部放弃。

──什么?那怎么办?

柿本:正是到了“怎么办?”的时候,才终于开始思考主线。前篇《It’s MyGO!!!!!》中的角色们纵横驰骋,使得后篇《Ave Mujica》更加复杂。我还计划将前后篇的剧情展开联系起来,这让情况更加混乱。在创作《It’s MyGO!!!!!》的故事时,我也一直在并行思考《Ave Mujica》……

一旦开始思考睦,之前的流程就完全崩塌了。在阅读各种资料并反复考虑后,我思考“像她这样的人真的能保持纯真到这个年龄吗?”得出结论“不行,她不可能就这样走过来”“她的人格没有被允许成长”。

她是一个大约99%由才能构成的不平衡存在,属于她自己的部分仅有1%,而这1%在她终于找到的吉他中。甚至这种危险的“才能”也是我想描绘的内容之一。

──确实是关于才能的话题。顺便一提,刚才提到了素世,她在《Ave Mujica》中与《It’s MyGO!!!!!》时有不同的活跃表现。

柿本:在《Ave Mujica》中出现的MyGO!!!!!成员,通过组建MyGO!!!!!,在心理上稍微有了些余裕。所以他们能想到CRYCHIC的前成员。正如俗话所说“贫穷使人迟钝,迟钝导致困窘”,事情不顺利时,视野往往会变窄。

故事中虽然聚焦于每个角色的缺点,但前提是她们都不是坏人。素世本来是个会照顾人的人,因为曾经严厉对待过别人而有赎罪的意识,所以才会对睦那样。

关于MyGO!!!!!成员中诞生的些许余裕,我认为在立希身上尤为明显。她也曾有一段时间心理没有余裕,但现在能与互相认可的伙伴一起做事,她恢复了原本的立希,拥有对人际关系的敏锐眼光和体贴。

──然后,在第7集“Post nubila Phoebus.”中,CRYCHIC重新组建。

柿本:如果CRYCHIC的解散是MyGO!!!!!的开始,那么Ave Mujica不解散,CRYCHIC就无法重组。但大家一起站在舞台上时感到了违和,意识到彼此心中的距离。那一刻,她们明白了“这已经结束了”。我想创造那一瞬间的氛围。

──关于燈的眼泪,我有各种想象,但理解为她感受到CRYCHIC的结束而流泪,这样对吗?

柿本:是的。她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曾经的自己。燈也在内心感受到做CRYCHIC的某种违和。她不擅长读取现场氛围,但与CRYCHIC的成员共同感受到了结束,才流下了眼泪。

──原来如此。

柿本:另外,燈一直在思考祥子,但在最后这场演出中,她意识到“最终,我还是没理解祥子”。我要求《想成为人类的歌Ⅱ》的歌词是“无论我多么思考祥子,我都无法理解她”。

对燈来说,“想成为人类”的愿望是始终不变的主题。组建MyGO!!!!!后,她觉得自己稍微变得像人类了,但一想到祥子,她又觉得“果然还是不懂,我果然是个失败品,可能无法成为人类”。但她还是达到了“即便如此,我也不想停止思考”的想法。这种心情也反映在歌曲中。

然而,睦和燈一样对氛围不敏感,而且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,反而抱有残酷的希望。其他四人心情已经释然,她却幼稚地认为“或许还能再做CRYCHIC”。这种幼稚也是睦的主题之一。

──CRYCHIC的现场演出没有观众,但观众是最大的看客。既有违和感,也有释然感。

柿本:现场演出很注重当下的氛围。虽然没有观众,但我希望传达出那是毋庸置疑的CRYCHIC的演出,同时也是“解散演出”。CRYCHIC是个普通的乐队,对参与者来说是美好的回忆,但我想描绘它作为无数消逝乐队中的一个。

因此,不是在众多观众前华丽结束,而是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悄然落幕。现实中这样的乐队很多。有时能有个解散演出已经值得感激了。

──现实中的乐队也有“其实那次是解散演出”的情况。有明确“结束”的乐队,也有以其他形式结束的。

柿本:是的。我很喜欢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,他们在最后给了我们一场正式的解散演出。那天的演出录像我至今几乎每天都看。

──我懂。其实我当时在现场。我也几乎每天重看。

柿本:哇啊啊!??真羡慕……!对我来说,Michelle让我再次感受到“乐队真酷”。我想在《BanGDream!》中描绘让人觉得“乐队真酷!”的内容。

对了,最初提到Pistols时,我也很喜欢Johnny Rotten(John Lydon)。他很聪明却扮演小丑。Sid Vicious从粉丝变成成员,还成了真正的朋克,Johnny Rotten一定很烦吧……话题跑远了。

喵梦、海铃……各自的人物形象

──我想问问关于喵梦。她真的是个超级努力家吧。

柿本:在Ave Mujica这个乐队中,其他角色各有所长,而她是“无所有者”。祥子看中的不是她的鼓技,而是作为影响者的“话题性”和“乐队的视觉元素”。但她与喵梦进行了正式谈判,也就是“给你这个,来我这里吧”的交易。当时祥子堕入黑暗,处于“不好”的状态,所以精准地给了喵梦想要的话语让她加入。某种意义上,第1集最后是这一行为的反噬。

在谈判时,祥子认为自己处于上位,但喵梦从她廉价的服装中看出可能是虚张声势。不过她不择手段,反而故意顺着这点,想一起往上爬。临时起意学的鼓到出道时已完全掌握。她有每天坚持练习的认真,以及脚踏实地努力的勤奋。

──她的观察力,或者说,她的毅力真的很惊人。

柿本:她是个聪明的野心家,往好了说是“直奔梦想”。正因这种纯度极高,她会为抓住任何机会而努力。有时会利用他人,但只是不择手段,实际上她是成员中最名副其实地在《BanGDream!》的人。

她能计算自己的商品价值,所以穿的是系列中前所未有的注重风格的衣服。为实现梦想的武装是精心挑选的,为保持身材连拿铁都不喝。喵梦的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晶。所以在Ave Mujica中,她不想被“有才”的天才们随意摆布,不想让自己的努力被单纯的才能夺走。这种想法是她的行动原则。

──现在海铃大活跃了。虽然方式笨拙,但她试图成为Ave Mujica成员间的润滑油。

柿本:海铃本人属于灵巧型,但太灵巧以至于不懂别人的痛苦……她倾向于在痛苦前溜走,我想通过她表达这种人“事后说什么都不响”的特点。从安全地带旁观的人说“想试试”后跳入漩涡,对之前在泥泞中挣扎的人完全不响。

所以关于重组,也是因为喵梦、初华和睦的状态,突然说“我辞了其他乐队”谁也不会有共鸣。

──当时只有立希说了“诶?”。信任感薄弱……

柿本:海铃缺乏的是信任。但作为彻底的个人主义者,她不知道如何获得信任。思考她时,我发现“无法被信任”是她的恐惧。如果在人际关系中最怕无法被依靠或依靠他人,我就让她成为制造这种状况的角色,于是海铃的形象诞生了。

与其他不平衡的成员不同,海铃一开始就拥有优秀的能力、技术、外貌和稳定的家庭环境,大多事情都能独自完成。换句话说,她一直处于危险时可独自撤离的位置,但因CRYCHIC解散演出开始关注Ave Mujica,向喵梦诉说过去。虽然是重大事件,却有些被轻描淡写。

──确实,喵梦听到后只是“哦~”的感觉。

柿本:海铃之前从未正面参与,对喵梦来说当然是别人的事,只能当做随便抛来的烦恼咨询。

Ave Mujica解散后,她俩某种意义上联系最少,海铃去找喵梦倾诉,确实无法拉近物理和心理距离。

──同样是独狼,立希和海铃的立场却不同,真有趣。《It’s MyGO!!!!!》和《Ave Mujica》中,各角色的立场都不一样。

柿本:是的。MyGO!!!!!的成员突出个体性,而在Ave Mujica中,我有意构建了看似相似实则不同,或外表相同内心不同的结构。言行看似相似,实则怀抱完全不同的东西。

另外,MyGO!!!!!的成员更像是共依存关系,而Ave Mujica看似共依存,实际上并未相互依赖。如果能共依存,故事就简单了,但这不是主题……

──很期待立希和海铃的关系会如何变化。

柿本:同为独狼,她们有些合拍。但对海铃来说,立希的言行常难以理解。立希说话直白加剧了这点。两人一边斗嘴一边关系不错,未来如何变化……可能会慢慢显现。

立希其实对CRYCHIC成员有很深的感情。她以自己的方式珍视她们。

──确实有些场景让人感受到这点。

柿本:CRYCHIC解散后,素世对立希说“有燈就够了吧?”,某种意义上这是个借口。当然燈很重要,但她也喜欢CRYCHIC和它的成员。

她也觉得CRYCHIC特别。但以她的性格,重建崩塌的东西很难,成了固执的庇护所。所以她的情感扭曲成了“绝不和祥子一起做”。

──啊……

柿本:立希理解燈的才能,但不像对姐姐那样视为“无法超越的存在”。她清楚自己比姐姐逊色,但对燈,她隐约知道有些方面缺她不行。所以她学燈不做的作曲。

她欣赏燈的诗才和舞台表现,同时觉得要支撑她的危险面,两人关系时高时低。对立希来说这很复杂不稳定,始终无法离开燈。她其实很会照顾人。

立希很会观察人。自信的人常只看前方,她看似在前,本质上跟在后方观察前方的人。

──真像鼓手。

柿本:对,就是这样。她其实很了解睦,但无法因此对她温柔。她不擅长这个。

──是因为有些地方像自己吗?

柿本:可能有这方面。内心有伤的人对别人的伤也敏感。随着故事进展,立希的这一面浮现出来。但海铃没有这种伤,所以不懂。她独居,但不是与母亲不和,而是近乎任性地独居。

──第8集有海铃和母亲通电话的场景。很可爱的妈妈,海铃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?

柿本:我想象她是个品格高尚的人。富裕家庭,几乎应有尽有,教育有节制。海铃不像喵梦那样从乡下追梦来城市,她有技术、身材和容貌,无需他人也能生活。她不喜欢被羡慕,有时觉得与人交往麻烦,因此成了独狼型角色。

──海铃忙碌时,初华有点被冷落了。

柿本:其实只有初华不是以“这种人真存在”的形象塑造的。其他角色通过观察真实人物、行为反应实验、阅读书籍资料和分析来构建……

──和柿本导演聊着,感觉像在采访研究者。您真的学过这些吗?

柿本:(笑)从小就喜欢读书和研究。大学学的是经济学,但也喜欢历史和物理,对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。《Ave Mujica》中融入了连环杀手、解离性同一性障碍、孟乔森综合征等心理主题来编故事。

初华不是现实感的人物,而是以面具为原型,存在有些封闭。在故事中,她一直半吊子。她说想在祥子身边,却毫无行动。Ave Mujica解散时,她也无法强硬表态。

她像被枷锁束缚的女主角,给人行动和心情被盖住的感觉。原因可能在后续剧情中揭晓。

通过声音打造的《Ave Mujica》世界

──剩下的时间想问问声优阵容。真是集结了很棒的声优们。

柿本:是的,每次我都觉得“真高兴大家能聚在一起”。

──您最初说想描绘“原本毫无联系的人际关系仅通过音乐相连”,某种意义上,这也适用于通过《BanGDream!》连接的声优们。

柿本:确实如此。声优间可能有些联系,但以乐队形式参与就不同了。很多人是第一次组乐队。

我很喜欢Roselia的樱川惠(宇田川亚子役)的故事。她没鼓经验,却为融入角色突然学会了双踏。这在我们看来像“神”一样,我很尊敬她。这是她独有的能力。

──真了不起。

柿本:原本是声优的人进入音乐专业领域,能演奏出不逊色的乐队音乐,需要难以想象的努力。我一直很尊敬他们。

──想再次了解Ave Mujica声优阵容的厉害之处。

柿本:三角初华/ドロリス役的佐佐木さん最初来试音燈的角色。听到各种声音后,我觉得“现在初华出现了”。她的声音有种独特的魅力。擅长情感控制的声优很多,但能自由操纵声音魅力和张力的很少。ドロリス和初华的声音质感完全不同,试音时我就惊讶“她能控制到这程度”。

于是我联系她,请她试音ドロリス。她还唱了歌,非常出色。Ave Mujica试音时她带了吉他。我确信就是她,很高兴她被选中。

接着是丰川祥子/オブリビオニス役的高尾奏音さん。她演技超群。年轻就有如此职业生涯很棒,经验多了会有“这种角色用这种声”的技巧,许多声优如此。

但我觉得高尾さん先进入了祥子。不是“大小姐角色用这个”,而是先体会祥子的心情,再创造声音。我觉得很厉害。她的钢琴技术令人震惊,忍不住说“这是什么”。因此她演的祥子很有真实感。

若叶睦/Mortis役的渡濑结月さん,最初设想是少言寡语的角色,但故事发展中她最终演了13个角色……

──诶?最初没计划这样吗?那渡濑さん也不知道?

柿本:是的。除了主唱外的声优早就定了,《It’s MyGO!!!!!》定下后,《Ave Mujica》也定了。但故事中睦成了主角,突然说“请演13个角色”负担太大,所以提前协调了角色。

我请她只确认演绎区别,但她做得太好了。我惊讶“她还有这种声线?”。她对角色的理解很深,我很感动。

八幡海铃/ティモリス役的冈田梦以さん,她本人和角色完全不同。她细心体贴,有领导力。而ティモリス难以捉摸,很冷静。我让她把声音调低,低音用长气息容易不足。

录制前测试时我们调整音域,正式录制时她的演技仿佛ティモリス就在那。她应对困难音域,声带像拉长了似的,太厉害了……

──祐天寺喵梦/アモーリス役的米泽茜さん是首次挑战声优吧。

柿本:她不仅全身心投入,而是完全沉浸于演技。有名的是,首次挑战声优却背下了所有台词。通常录制边看剧本边演,她说“看剧本无法专注演技,全背了”。她进录音室时我疑惑“没带剧本?”,但她演得完美,我很惊讶。

而且,她巧妙演绎了喵梦的多个侧面:影响者、努力家、不在外示弱、家人面前的喵梦,每个场景声调都不同。首次挑战的完成度令人难以置信。

因为大家出色,配音每次都很有趣。动画制作中常在Storyboard后录声,声优演技好能加深动画师对角色的理解。他们会想“为何这台词用这声音”,产生更细致的演出和表情。

声优和动画师很少直接见面,但通过作品形成深层联系很厉害。他们从不同立场塑造同一角色,因此我很感谢声优们。

──现实乐队活动也很棒。Ave Mujica第0场LIVE“Primo die in scaena”是2023年6月。时间过了很久,当时虽神秘,世界观却很惊艳。

柿本:我很惊讶。作为艺术家的现场演出很出色,演奏远超想象,完美展现了Ave Mujica的世界观。

《BanGDream!》已有偏金属的Roselia,对不熟金属的人,Roselia和Ave Mujica都是“金属”。如何区分传达是个难题,我和音乐团队讨论了很多。

为非金属迷带来共鸣和差异化,我们想到“剧”。Roselia的友希那绝不会做“剧”。“剧”对Ave Mujica意义重大,与动画内容相连。

现场的剧部分由动画编剧小川瞳さん每次新写。演出本身已很棒,与故事的协同效应增添了深度和趣味。

──多亏声优们的高职业素养。就像喵梦,他们一定付出了血汗努力。

柿本:每个乐队都很棒,声优们付出巨大努力虽说来简单,但真是多亏他们。作为现实乐队要演奏乐器,从练习到演出负担很大。オブリビオニス役的高尾さん,弹法已很惊人(笑)。

因此我一直希望他们不伤身体完成。过度勉强就无法持续。Bushiroad的乐队支持体系已成熟,提供了安心活动的平台,但动画制作方也想尽量支持。

变化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挣扎

──《BanGDream!》系列在海外早有人气,但《It’s MyGO!!!!!》和《Ave Mujica》的人气似乎异乎寻常。您如何看待全球关注的原因?

柿本:我每次都很惊讶。没想到日本国内有这么多人接受,更别说全球共鸣,真很感激。

这是我个人指标,以往《BanGDream!》面向20-40岁甚至更年长人群制作。40、50岁的人看后能觉得“心灵被洗涤”,清爽解乏是目标。

而《It’s MyGO!!!!!》和《Ave Mujica》针对10-30岁有体力的人群。工作累回家看高中生纠缠的人际关系可能很累(笑)。我瞄准忙碌但能努力理解艰难故事的年龄层。

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更容易共鸣作品的“迷茫与挣扎”。

──原来如此。

柿本:现在是重视个体的世代。我们那代在群体中稍显突出常被负面看待,但现在“不同的人也可以”的价值观在扩展。在这时代变化中,我试图创作即使步伐与他人不同,也能一步步前行的故事。如果这引起共鸣,我很开心。

另一个是角色。很多人从角色开始喜欢。我重视角色塑造,不让他们仅是符号,而是注重多面性和一致性,让观众更理解和共情。

──个体逐渐被尊重的时代到来,但脱离群体的恐惧依然存在。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可能是这代人的大主题。

柿本:现在正是过渡期。文化不是一夜改变,而是逐渐积累变化。

个体受尊重不意味着立刻渗透社会,反而可能在变化中产生新挣扎。我个人觉得喜欢作品的人多是这类世代。

但听说这部作品被各年龄层喜爱……只能说“谢谢”。很多人享受作品让我感慨万千。后续剧情我们会认真制作,希望大家期待,谢谢。

[采访·文/逆井マリ 编辑/鸟谷部宏平]


End.

投诉或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