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人:柯利夫Korleaf
你知道吗?来自润特的濒危动物卟升鸟有一种规律性行为:卟升鸟幼崽会在即将成年时被父母带到高处的山崖。上山之前的卟升鸟行为呆板,需要成年鸟搀扶;而带上山等待一段时间后的卟升鸟,却大部分就像是瞬间学会了飞行。
千年前伊尼原住民喜哆族在壁画上记录了这一奇怪的行为: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作“返生”,并加以模仿学习,形成了他们的宗教习俗——人们跪拜在高山的教堂上,等待第一缕阳光透过染色玻璃照在他们的身上。
随着郭利帝国的崛起,喜哆族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,有关卟升鸟的记载也就此停滞。直到第一次科技革命之时,随着对于生物习性研究的逐渐深入,卟升鸟的诡异行为再次迅速抓住了研究者们的目光。
科学家们把卟升鸟分成多组,对比实验发现“返生”现象并不需要很高的海拔,而是在成年时自动进行。同时,还有相当一部分卟升鸟已经不需要通过“返生”来获得飞行技巧,而是从翅膀长出便掌握了。
卟升鸟是极其古老的原始鸟类,生长与繁殖都极其缓慢,但恰好科技革命带来了战争,润特迅速分裂成多个小国,关于卟升鸟的研究仅仅进行了一期便被完全搁置,无法继续进行。
战争结束后,不少科学家迅速投入到了对卟升鸟的研究中,但都无法再现卟升鸟的“返生”行为:卟升鸟无需“返生”便掌握了飞行能力。伊尼科学院新院长霍荬提出了一种猜想,认为“返生”行为不符合进化学规律,这种行为在几百年之中被淘汰掉了。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这种说法,认为如果“返生”被淘汰掉,也不至于发生在这几百年之间,而是已经早就完成。
而就在去年9月,有居民向媒体透露他们又观测到了卟升鸟的“返生”行为,并提供了一个较为模糊的视频。同年11月,善思科学院在一个更为古老的生物史莱姆身上发现了类似的行为——初生的史莱姆并不会进行捕食,而是缓慢得蠕动爬行。等待约半小时后,史莱姆便像“返生”了一样,蹦蹦跳跳得寻找猎物了。
人们开始意识到,部分古老的生物需要通过“返生”来获得一定的基础生存思维能力,而这种能力并不天生存在于大脑中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不少研究所也在更多的其他生物上发现了短暂的的“返生”现象。对于“返生”的解释也众说纷纭: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某种大脑的激活机制;也有团队认为这个是“灵魂”存在的证据。润特大学院在今年初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,他们发现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,观察到了模糊的某种白色的絮状物体飘进这些生物的身体,完成了“返生”。这份论文的发布者将这个酷似灵魂的东西称作“返生的育种”,认为这是对于生命灵魂论的重要支撑。
发布者称,我们人类其实有时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行动,如在专注电话时走过马路;在思考问题时接上已被咖啡……人们的思考或许可以用本能与“返生”来区分。或许,“回神”的真相就在眼前了。